重視社會科學的普及

據文匯報報道,為瞭用我們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輝煌成就鼓舞群眾,進一步貫徹落實江澤民總書記關於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廣泛開展社會科學普及工作,為黨的十六大的勝利召開營造良好氛圍,上海社聯最近舉辦以“迎接十六大、建設新上海”為主題的首屆“上海市社會科學普及活動周”。在我的印象中,這不但在上海是首屆,可能在全國也是首屆。

提起“科普”,一般人可能以為是指自然科學的普及。這當然不錯,但不全面,因為科學既包括自然科學,也包括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應該是科學發展前進的兩個輪子,決不能偏科。自然科學需要普及,社會科學同樣也要普及,這才會使兩個輪子向前推進,得以發展,從而發揮其作用。

自然科學研究自然界運動變化的規律,社會科學則研究社會運動變化以及人類自身運動變化的規律。社會科學的主要功能,在於總結社會實踐經驗以形成知識,並提升為理論、思想、方法,從而為社會的物質生產、精神生產、人類自身再生產、社會關系的再生產提供思想指導和條件。社會科學,包括哲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管理科學、社會學、歷史學、教育學、心理學、倫理學等等,都是人們對社會以及人類自身發展規律的認識結晶,而社會科學知識在社會的傳播、普及和應用,乃是人類文明得以持續發展的必要基礎。今天,人文社會科學因其研究的不斷深入和創新,已經有瞭長足進展,它所提供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及日趨完整知識系統,已成為當代社會不可或缺的知識寶庫,對世界文化的進步與變革產生著重大影響。毫無疑問,社會科學的普及和運用,對提高全民族的理論思維能力、管理水平、思想道德境界和科學文化素質,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科普有兩個層面的意義,一是知識的普及,二是精神的普及。知識的普及直接關系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其意義人所共知暫且不說。就科學“輪子”的精神普及而言,又各有其特點。自然科學的普及,重在樹立科學精神﹔社會科學的普及,重在樹立人文精神。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叔子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科學所追求的目標或所要解決的問題是研究和認識客觀世界及其規律,是求真”﹔“人文所追求的目標或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滿足個人和社會需要的終極關懷,是求善”。因此,他指出,“科學是一個知識體系,認識體系。這個知識,這個認識,越符合客觀規律,就越真,就越科學”﹔“人文不但是一個知識體系、認識體系,而且是一個價值體系,倫理體系。這個知識、認識、價值、倫理越符合人民的利益就越善”。這個觀點是否準確,還有待進一步論証,但我以為“求真”、“求善”至少是“兩個輪子”普及的基本目標。

如何開展社會科學的普及?采取公眾易於理解、接受、參與的方式,這是基本思路。當前,我以為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其一,建立社會科學普及協會。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6月29日通過瞭《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朮普及法》,其基本精神我以為也適用社會科學。社科普及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有瞭社會科學普及協會,就能使這一共同責任得以更好的發揮。

其二,大眾傳媒可以發揮其優勢,開展豐富多彩活動,比如報刊可以開辟專版、專欄,出版社可以出版社會科學普及讀物。尤其是電視傳媒,具有直觀生動的特點,更可以大有作為。最近榮獲儒勒﹒凡爾納獎的央視科教頻道,不但在自然科學普及上做瞭很突出的貢獻,而且在社會科學上也做瞭突出的貢獻,其經驗很值得電視傳媒借鑒。

其三,舉辦各類社會科學的報告、講座,社會科學界的專傢、學者應該樂於參與,擔任主講。這方面,大專院校、社會科學研究部門,無疑應該成為主角。

其四,有計劃地開展社會科學普及周的活動,也是很好的形式。上海此次在全國首次舉辦“普及周”的活動,具有創新精神,但也有不足,主要是宣傳不夠有力,影響還不夠大,這需要認真總結,並且進行推廣。

其五,出版社會科學普及讀物,提倡專傢動筆。最近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人文社會科學是什麼》叢書,就是一套很好的讀物。本著“著名院校著名學者傾力撰寫,讓你輕松步入人文社科殿堂”的精神,由專傢撰寫瞭《經濟學是什麼》《歷史學是什麼》《倫理學是什麼》《法學是什麼》《哲學是什麼》《美學是什麼》《邏輯學是什麼》《宗教學是什麼》《社會學是什麼》《教育學是什麼》《政治學是什麼》《心理學是什麼》《文學是什麼》《人類學是什麼》等14本書,讀者可藉此瞭解上述14門人文社會科學的全貌。

多年從事科普工作的天文學傢卞毓麟先生說過,在整個科學傳播中,科學傢是無可替代的“發球員”。霍金,自然是位一流的“發球員”。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發球員”。同樣,社會科學也需要這樣的“發球員”,艾思奇就是這樣一位“發球員”,《人文社會科學是什麼》叢書的作者也是這樣的“發球員”,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發球員”,人們期待著。

(網友:文志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xmiffcwpk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